gQPsXzWpahgpCIHluBspqqVwiiJmmLxsvpQ健康教育宣傳資料
一、健康的概念
1、什麼是健康
健康是指不僅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他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1)身體好,沒有疾病,即生理健康;(2)心理平衡,始終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即心理健康;(3)個人和社會相協調,即社會適應能力強。
2、什麼叫心理健康
所謂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內心世界豐盈充實、和諧安寧,並與周圍環境保持協調均衡的狀態。
3、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四大健康生活方式是:不吸菸、飲酒少量、鍛鍊身體、平衡膳食。
二、健康的10條標準
(1)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的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過分緊張疲勞;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大小,不挑剔;
(3)善於休息,睡眠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各種變化;
(5)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瞼不易發炎;
(8)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9)頭髮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三、文明市民十不準:
1、不準隨地吐痰;
2、不準隨地便溺;
3、不準亂扔亂倒;
4、不準亂貼亂畫;
5、不準亂堆亂掛
6、不準亂搭亂建;
7、不準亂擺亂放;
8、不準亂穿馬路、闖紅燈;
9、不準損壞市政設施;
10、不準損毀公共綠地和綠化設施。
四、改陋習、樹新風
陋習之首:隨地吐痰,擤鼻涕;
陋習之二:亂拋垃圾,亂倒污水;
陋習之三:狂捕濫食野生動物;
陋習之四:灌酒、勸酒不加節制;
陋習之五:咳嗽、打噴嚏不掩口鼻;
陋習之六:隨地便溺不衛生;
陋習之七:懶得洗手;
陋習之八:喧譁吵鬧擾四方
五、除害防病
(一)、老鼠的危害和防制
老鼠對人類的危害很大。它不僅傳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熱等疾病,還咬喫食物、咬壞傢俱、損害莊稼和破壞河堤,有的甚至咬壞電線,造成火災。
消滅老鼠的辦法有:
1、投放毒餌。用殺鼠藥劑製成的毒餌,投放在鼠洞口和老鼠出入活動經過的地方,老鼠喫後即被毒死。
2、堵塞鼠洞。在有鼠洞的屋子裏,用石灰將鼠洞堵上。
3、利用鼠的天敵。貓、貓頭鷹和蛇等都是捕鼠能手。
4、利用鼠夾、鼠籠捕殺老鼠。
(二)、蚊、蠅的危害和防制
蚊子能傳播瘧疾、絲蟲病和乙型腦炎等疾病,是“四害”之一。蒼蠅能傳播傷寒、痢疾、肝炎等疾病,也是“四害”之一。
我們要採取有效的方法來消滅蚊蠅:
1、消除蚊蠅孳生地,減少蚊蠅繁殖機會;疏通溝渠、排除積水、剷除雜草、填平坑窪,使蚊子無處藏身;
2、保持廁所清潔,做到有棚、有蓋,有紗門紗窗;垃圾、糞便要及時清運,進行無害化處理;
3、用拍打、誘殺、掛蚊帳等方法消除蚊蠅危害。
(三)、蟑螂的危害與防制
蟑螂能傳播各種疾病,如痢疾、霍亂、傷寒及一些腸道寄生蟲病。
蟑螂的防制:
1、環境防制:徹底清掃環境和室內妥善保藏食品,特別是對散落和殘存的食物,用過的餐具,都要及時清除處理;堵塞隱藏蟑螂的各種縫隙,消滅蟑螂棲息場所,控制蟑螂孳生地和繁殖條件。
2、物理防制和人工捕捉:把粘在竈縫、碗櫃、傢俱等各種縫隙的蟑螂卵莢清理乾淨,燒光或燙死;夜晚8—11點鐘蟑螂活躍時,突然開燈搜尋,捕殺成蟲和幼蟲;用開水淋燙躲藏在縫隙中的蟑螂及卵、幼蟲;用零號調墨油加入少許麻油,塗在牛皮紙上,紙中央撒少許糖、油炒麪,將紙放在蟑螂常活動的地方,進行粘捕。
3、化學防制:用%的二氯苯醚菊脂酒精溶液,每立方米噴3毫升;或%溴氰菊脂藥粉5克,配625毫升水稀釋後,噴灑一間居室內牆面、門窗、頂棚各處縫隙;用滅蟑螂粉筆,塗畫在蟑螂隱蔽和活動線路上,蟑螂爬出接觸筆跡中毒而死。
六、生活常識
(一)不喫早餐的七大害處:早餐是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是啓動大腦的“開關”。 早餐攝入的能量可以佔到全天能量攝入的30%,經過一夜睡眠,身體有10多個小時一直在消耗能量卻沒有進食,所以人體需要靠含豐富碳水化合物的早餐來重新補充、儲藏能量。因此,早餐是人體全天能量和營養素的重要來源,長期不喫或不科學地喫早餐對身體健康有以下嚴重的危害。
1、不喫早餐首先會精神不振;
2、早餐不足,中午一般容易喫多,消化吸收難以跟上,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從而打亂了消化系統的生理活動規律而誘發腸炎等腸胃疾病;
3、營養不良,導致機體抵抗功能下降,易患感冒、心血管疾病等各種不同疾病;
4、早餐不喫或者少喫,中餐自然喫得多,身體吸收消化來不及,極易形成皮下脂肪,容易發胖;
5、空腹時膽汁中膽固醇的飽和度特別高,再加上膽汁分泌少,膽固醇溶解慢,易患膽結石;
6、不喫早餐,人體只能動用體內儲存的糖元和蛋白質,久而久之會導致皮膚乾燥、起皺和貧血,加速衰老;
7、影響青少年的生長發育。
(二)吸菸有哪些主要危害
吸菸危害健康已是全世界公認的事實,菸草點燃後的煙霧中含有毒有害物質達750多種,香菸中的煙霧、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質對人體的主要危害有:
1、導致肺癌,吸菸患肺癌的人要比不吸菸的人高出十多倍。
2、長期吸菸,可引起尼古丁慢性中毒,造成支氣管炎,並可出現心慌、氣短和記憶力減退等症狀,誘發冠心病。
3、吸菸可引起潰瘍病和耳聾症,可引起口腔粘膜白斑。
4、孕婦吸菸可致早產、流產或胎兒畸形等。
有害健康的八種行爲
1、吸菸;
2、飲酒過量;
3、不恰當的服藥;
4、缺乏經常的體育鍛煉,或突然運動量過大;
5、熱量過高或多鹽飲食、飲食無節制;
6、不接受科學合理的醫療保健;
7、對社會壓力產生適應不良的反應;
8、破壞身體生物節奏的生活方式。
如何預防春季傳染病
如何預防春季傳染病呢預防措施歸結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首先,保護好易感人羣。進行計劃性人工自動免疫是預防各類傳染病發生的主要環節,應及時接種有關預防傳染病的疫苗。目前我國已研製成功疫苗、菌苗、類毒素等自動免疫製劑多達30餘種,可以成功地預防麻疹、腮腺炎、風疹、甲肝、霍亂、傷寒等傳染病。預防性疫苗是阻擊傳染病發生的最佳積極手段,也是投資小、收效大的預防舉措。
其次,開展健康教育和愛國衛生運動,普及衛生防病知識。腸道傳染病都是通過污染的食物、飲用水、手、蟑螂和蒼蠅等媒介侵入腸道而發病的,並能從糞便中排出病原體,是典型的“病從口入”或者喫出來的疾病。因此,一要加強食品衛生意識,當心“病從口入”。食物必須保證新鮮乾淨,魚、蛋、肉類等食品在食用前必須蒸熟煮透,不要生食近海甲殼類和貝類產品,不喝生水,生、熟食在存放和加工時必須分開;水果、蔬菜食用前務必洗淨;儘量不要到街頭無證攤販處喫東西,也不要暴飲暴食。集體用餐最好實行分餐制,以減少傳染性疾病傳播的機會。二要切斷傳染途徑,主要包括消滅四害(老鼠、臭蟲、蒼蠅、蚊子)以及蟑螂等有害昆蟲。對飲食、水源、糞便加強管理或無害化處理。講究社會公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一旦有人得了腸道傳染病,要立即進行家庭自我隔離,不與他人共同進餐,並把自己用過的餐具進行高溫消毒。同時應儘量保存好可疑不潔食品的標本待檢,如有多人同時發病,則應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及時聯繫醫院就診,明確病情,早期治療。
再次,注意個人衛生和防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外出歸來、打噴嚏、咳嗽、玩牌以及清潔鼻子後,要立即用流動水和肥皂洗手,最好每天用清水洗眼、洗鼻腔兩次以上,保持眼、鼻的衛生。打噴嚏或咳嗽時掩住口鼻,不要隨意吐痰。做到勤洗澡,勤換衣,勤曬衣服和被褥,每天室內應通風換氣,保證居室空氣清新。及時打掃房間衛生,清理衛生死角,不給病菌以孳生之地。在呼吸道傳染病多發期應減少集會,儘量少到人羣密集和通風效果差的公共場所去,尤其不要帶小孩到醫院探望病人,以免交叉感染。游泳愛好者在游泳時應自備毛巾、浴巾、拖鞋,佩戴泳鏡、耳塞等,游泳後要及時用清水洗頭、洗臉、洗掉身上有可能殘留的細菌。在使用公用健身器材健身後,要馬上洗手,不能不洗手就直接喫東西、抽菸、用手揉眼睛。家中備用一些常用的消毒劑,如84消毒液、過氧乙酸消毒液等,定期對室內表面進行消毒清洗。
第四,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春天人體的各個器官、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開始旺盛起來,正是運動鍛鍊的好時機。另外,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處事不要過激,力求心平氣和,情緒安定,減少心理壓力,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第五,注意防寒保暖,合理安排好飲食。應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注意防寒保暖,切不可一下子減得太多。要補充足夠的水分,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溼潤。飲食上不宜太過辛辣,也不宜過食油膩,要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平時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
餐桌上的防病搭配
節日期間,親人團聚,朋友來訪,豐盛的家宴爲節日增光添彩。然而,隨着生活方式的改變,佳節飲食也應追求喫得科學,喫得衛生,喫得健康。那麼,佳節飲食怎樣安排才科學合理,益於健康呢中醫養生專家鍾湧濤(原廣東省中醫院內科醫生)醫師爲各位講解春節餐桌上的防病巧搭配,讓你在過完節之後保持充沛精力去應對工作。
品種巧搭配
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逢年過節雞鴨魚肉等動物性食品成了餐桌上的“主角”,各式菜餚五彩繽紛、琳琅滿目,卻難覓主食的身影,鍾醫生認爲從營養的角度來說,這種飲食結構是不合理的。過年品嚐美味一飽口福的同時,還要注意主食的攝入,每餐只能喫八分飽,不可喫得太撐。選購菜餚和節日飲食的安排,應在注重色、香、味、形的前提下,力求葷素、冷熱、粗精,幹稀巧搭配,葷素搭配,可以激發人的食慾,保持營養平衡,酸鹼平衡。就冷熱菜餚的口味而言,不僅要求甜、鹹巧調理,還應做到麻、辣、酸、苦巧搭配,達到五味俱全,才能胃口大開。粗精搭配,就是要適當喫些粗糧、多纖維食物,幫助消化。幹稀搭配,主要是指主食花樣多,有米飯、饅頭、大餅、蒸包、水餃、元宵、年糕等;粥、湯、甜飲等也要品種變換,品味多樣。
剩菜隔夜需熱透
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會遇到這樣的煩惱:滿滿的一桌菜,每盤都只喫了一點點,剩下來的只好放到冰箱裏下頓再喫,如何讓這些剩菜的營養不流失鍾醫生建議人們可以巧用保鮮膜保營養,在隔夜食物加熱時,應讓食物熱透再食用。食品保鮮膜作爲一種新型的衛生用品,如今已走向千家萬戶,不僅能防止冰箱中各種菜餚的串味,還可以保住營養。鍾醫生表示,加蓋保鮮膜能起到保護蔬菜中維生素C的作用,但熱菜加蓋保鮮膜不僅不能保護維生素C,反而會增加維生素C的損失,必須要等到蔬菜完全冷卻後,再蓋保鮮膜,才能起到保護維生素C的作用。隔夜菜在第二天加熱時食用時,一定要將它熱透,最好在100℃的溫度中煮3分鐘,使之充分殺菌。
專家配方
防中風:菠菜+胡蘿蔔。美國一份研究報告披露,每天進食一定量的菠菜和胡蘿蔔,可明顯降低中風危險。其研究資料顯示,每天喫1份菠菜的女士比1個月喫1份者的中風幾率低了53%;每天喫1份胡蘿蔔者比不喫者低68%。這主要得益於胡蘿蔔素,它轉化成維生素A後可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積,保持腦血管通暢,從而防止中風。
防心臟病:蘋果+洋蔥+茶葉。荷蘭醫學研究者認爲,蘋果,洋蔥、茶葉可保護心臟,能減少心臟病的發病率,因爲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黃酮類天然化學抗氧化劑。研究表明,飲食中的黃酮類物質主要來源於蘋果、洋蔥和茶葉,凡堅持每天飲茶4杯以上的男子死於心臟病的幾率可減少45%,喫蘋果1個以上者則可減少一半。
防胃癌:葉酸+硒酵母。醫學專家新近公佈的一項研究資料顯示,葉酸和硒酵母均具有防止胃癌的作用。通過動物實驗及對萎縮性胃炎患者的長期臨牀觀察發現,葉酸和硒酸母不僅在動物體內對癌前病變有抑制作用,在人體內也同樣有效。綠葉蔬菜、菌類、動物肝腎等都富含葉酸和硒元素,宜多食。
防腸癌:穀物+蔬菜+紅葡萄酒。美國癌症研究所的一項大規模調查發現,喜歡喫各類雜糧、新鮮蔬菜,並適量飲用紅葡萄酒的人,其發生腸癌的幾率較普通人低50%。因爲紅葡萄酒中含有阿司匹林的成分,故有助於降低患癌的幾率。防肺炎:維生素C+硒。據臨牀醫生報道,具有抗氧化與調節免疫作用的維生素A和硒元素,能使兒童免遭肺炎之害;已患肺炎的兒童多攝入這兩種營養素,則可以緩解病情,加快康復。
防流感:維生素C+銅。服用維生素C究竟能否預防流感,關鍵在於人體內是否有足量的銅。銅離子可積聚在“流感”病毒表面,爲維生素D提供攻擊的“靶子”,從而置“流感”病毒於死地。富含銅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芝麻、豆類等。
防缺鈣:豆腐+魚類。副食煮魚可預防骨質疏鬆、小兒佝僂病等缺鈣引起的疾病。因爲豆腐中含有大量鈣元素,若只喫豆腐,機體對鈣的吸收率會很低,但與富含維生素D的魚肉一起喫,就可大大增加機體對鈣的吸收與利用。
防衰老:芝麻+海帶。芝麻與海帶同食,能美容、抗衰老。因爲芝麻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膽固醇;海帶則含有豐富的鈣和碘,能淨化血液,促進甲狀腺素的合成,兩者同食,美容、抗衰老的效果較佳。